一、认识心血管支架
心血管支架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通过在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处植入支架,可有效的改善心脏的供血,挽救生命。
适合做支架手术的患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症状,或存在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频繁、加重,或发作时间延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 12 小时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 TIMI 分级 0 - 2 级的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再狭窄的患者。
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或存在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
有症状的左主干狭窄患者:狭窄程度≥50% 的患者。
其他特定情况: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需要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来缓解症状或改善心脏功能的患者。
支架价格方面,国产支架一般在 0.8 万元左右,不同厂家、不同地点售卖价格可能不同;进口支架价格大约在 1.2 万元 - 1.5 万元之间不等。以普通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冠心病患者植入 1 枚国产支架的总体费用在 3 万元左右,包括冠脉造影费用大约在 4000 - 5000 元之间,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的费用大约在 7000 - 8000 之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费用大约在 12000 - 15000 之间。如果患者选取进口支架费用还会增加 7000 - 8000 元左右。在三线城市选择国产的支架操作,费用通常在 8000 - 12000 元;在一线城市,选择进口的支架,根据手术难度以及医生技术的不同,费用通常在 10000 - 15000 元。
二、心血管支架的作用
(一)撑开狭窄血管
心血管支架就像是一个小小的 “支撑柱”,被精准地放置到狭窄的动脉血管处。当支架在血管内展开时,原本狭窄的血管被撑开,管腔扩大,血液得以更加顺畅地流动。例如,对于因各种因素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堵塞的患者,心脏支架能够迅速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恢复心肌细胞的供血。据临床数据显示,很多患者在植入支架后,心肌供血得到明显改善,心悸、气短、胸痛等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患者在支架植入后仍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尿酸等指标,以降低再次狭窄的风险。
(二)挽救心肌功能
对于 STEMI(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支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 90 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及时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同时,对于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如仍有明显胸痛,抬高的 ST 段无明显降低者,通过补救性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三)改善供血但非根治
虽然心血管支架能够显著改善心肌供血,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疾病,支架只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血管的狭窄。即使患者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仍然存在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例如,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仍然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展。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二级预防的药物,如麝香保心丸等,以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还需要坚持服用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总之,心血管支架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并非根治手段,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
三、心血管支架的种类
(一)金属裸支架
金属裸支架主要由金属构成,如常见的不锈钢等材质。它在心血管治疗中起到单纯的支撑作用,使狭窄的冠脉处于扩张状态,从而增强血管的供血功能。然而,这种支架只能短期改善心肌供血情况,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例如,一位冠心病患者植入金属裸支架后,血管狭窄得到暂时缓解,心肌供血有所改善,但随着时间推移,若不注意后续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仍可能再次出现血管狭窄的情况。金属裸支架的时代虽已过去,但在某些特定病变情况下,医生仍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二)药物涂层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是在支架的表面涂有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紫杉醇、雷帕霉素等。这种特殊的支架在扩张血管的同时,通过药物抑制血管内皮的增生,从而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相比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不仅能支撑和扩张血管,还能对病变的心血管起到药物治疗作用。传统的普通支架在植入后,由于血管内皮的增生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患者会出现再狭窄的可能,需要进行再次的介入手术或者冠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而药物涂层支架降低了这种风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患者会选择药物涂层支架。不过,药物涂层支架价格方面比普通支架要贵很多,使用药物涂层支架,术后也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三)生物可吸收支架
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人体可以吸收的生物材料制成,如聚乳酸等。此类支架在血管情况改善后可以被人体吸收,避免了患者终身携带异物的痛苦。一般来讲,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完全吸收期需要三年的时间。第一年它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强支撑作用;第二年开始逐渐吸收;到三年左右完全吸收掉,此时血管可以恢复正常的弹性。但生物可吸收支架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它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支架梁厚度大、降解速度不如预期快、机械强度不足等,强度只有金属支架的一半,支撑力不足。而且增厚的支架梁还增加了血栓风险,双联抗栓疗程定为 6 个月,可能与支架内血栓风险升高相关。只要支架尚未完全降解就仍存在支架内血栓风险。另外,可降解支架在降解过程中可能发生断裂、支架暴露、炎症等问题。
四、心血管支架手术流程
(一)术前准备
在进行心血管支架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医生会选择右侧股动脉或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然后对该部位进行局部消毒,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环境。接着,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麻醉生效后,医生会使用带有针芯的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然后拔出针芯,为后续的手术操作做好准备。
此外,在手术前一天,患者通常需要做碘过敏实验,以确保在手术中使用的造影剂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备皮,即剃除手术部位周围的毛发,以方便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对于一些情绪紧张的患者,医生会在术前一天给予镇静药,嘱咐患者放松情绪,保证充足的休息。
在药物准备方面,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需要在支架植入术前三天常规使用,如果术前三天未用够常规量,当天使用时可能需要加大剂量进行强化的双抗治疗,以预防血小板的聚集。另外,患者在术前四个小时需要禁食,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二)手术过程
心血管支架手术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首先,医生会选定合适的指引导管,在 X 线透视指引下,将指引导管置至右侧或者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处。然后,通过导管将一根细的导丝引导到狭窄或堵塞的血管部位。在导丝的引导下,将一个球囊导管沿着导丝插入血管,到达狭窄或堵塞的部位。球囊导管会充气膨胀,扩张狭窄的血管壁,以恢复血管的通畅性。
接着,医生会根据血管狭窄的情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支架。支架通常是由金属制成,具有弹性,可以在球囊扩张后展开。在置入支架之前,医生会在 X 光透视下确认支架的位置和扩张情况。然后,通过导管将支架推送至狭窄或堵塞的部位,并在适当的位置展开支架。
支架置入后,医生会再次使用球囊导管对支架进行扩张,以确保支架与血管壁贴合紧密,防止狭窄的复发。球囊扩张后,医生会再次进行血管造影,以评估血管的通畅性和支架的位置。如果需要,医生还可能会在手术中使用其他器械,如药物洗脱球囊或血管内超声,来进一步改善血管的通畅性和治疗效果。
(三)术后处理
手术完成后,需要对术后穿刺口进行止血处理。一般来说,术后穿刺口会用止血器加压约 6 - 8 小时。在撤出导管、导丝后,医生会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根据患者的病情,患者可能会被送往监护室或病房进行观察和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和血脂等。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和血管造影等,以监测心脏功能和支架的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五、术后注意事项
(一)坚持服药
心血管支架手术后,患者必须坚持服药,这是促进疾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一般来说,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服用以下几类药物:
抗凝、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能够降低血液凝固性,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坚持服用此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概率,提高手术的长期效果。
调脂的药物:常用的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研究表明,合理使用调脂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风险。
降低心率的药物:主要为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能够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患者预后。大量临床实践证实,β 受体阻滞剂对于保护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改善心肌细胞预后的药物:如贝那普利、雷尼普利、替米沙坦、缬沙坦等。这类药物能够改善心室肌重构,有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长期稳定。
服药期间,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不可自行服用、停药或换药。同时,要定期检测肝功、肾功、血脂、凝血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调整。
(二)合理锻炼
术后患者应注意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恢复。一开始,运动范围不宜太大,可以选择步行等方式。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例如,患者可以从缓慢步行开始,逐渐过渡到快走、慢跑等运动。游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游泳时全身肌肉参与,运动幅度适中,能帮助机体维护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具有积极的抗氧化作用。此外,打太极、骑自行车等运动也适合心血管支架术后患者。
患者应注意运动的频率与时长,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运动 5 天,每天约 30 分钟。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感到劳累、胸闷或胸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前往医院行相关检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三)规范生活方式
术后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应避免饮酒,不熬夜和加班,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其次,要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例如,增加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的摄入,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橙子、香蕉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有太大心理压力。做好术后护理,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四)定期检查
术后患者应注意定期随访,以便更好地了解康复情况。一般建议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及一年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血尿便常规、凝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双抗血小板治疗是否继续,降脂药是否需要调整等。
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复查。具体的复查时间和项目应根据患者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